大长公主乃是太-祖的皇后,当年随太-祖征战四方一同打下了大祈江山。她还是太宗一母同胞的长姐,太宗以越国龙兴之地作为她的封邑。若是今晚自己的诗词能得大长公主看着,那岂不是……
众女学生心中都是一片火热。
坐席离得太远昭昭看不清大长公主的面容,只听一个威严苍老的女声低低响起:“中秋佳节将近,那便以此为题罢。”
场上大多闺秀闻言露出了几分喜,想来“中秋”这样常规的题目她们早就准备过几首了,现如今腹中有诗就不惧什么了,只趁着现场的气氛稍稍改上那么几个字应应景便是。
只一炷香功夫,便有一个大宫女模样的人出声道:“诸位闺秀如果已经得了好句,不妨先行呈上来罢。”
闻言底下的反应便各异了。有些人觉得才一炷香功夫就将自己的诗稿递交上去,万一大长公主怀疑这是事先准备好了的那岂不是糟糕?但也有一些人觉得若是分批次交稿那么交得越早便越能够显示自己才思敏捷了。
如此,这第一批诗稿不多不少收上了二十余张。
这些诗词俱是大家在家中时精心准备了用以在诗宴上出彩的,再者,敢于一炷香功夫就交诗稿的闺秀们自是有一番才气,因而精品颇多。
那几个大宫女翻阅了一遍诗稿后竟是挑出了十余张都递送给了大长公主御览。场上诸人都屏气凝神地看着远处高台上那隐隐绰绰的人影,不多时,只见一个宫女送了四张诗稿出来,说是此四篇可入诗集。
座下诸人的心都提了起来,方才交了诗稿的盼望着那四张里面能有自己的,而方才没有交的则盼望着选中的诗中不要有和自己相似的,不然人家的诗稿入了集子,差不多的那首可就入不了了。
众人提着嗓子听着宫女念名字,石晴的诗竟也榜上有名!
她扭头眉飞舞地冲昭昭偷笑,狡黠的眼神里似乎在说:看,我娘找的枪手多靠谱!
再接着,有伶人和着曲子将这四首诗词唱了出来。众人自是饮了一些果子酒,相互交谈了一番。
之后那大宫女又来收诗稿了,因为时间已经过去许久了,一本诗集也就那么几页,大家都害怕入集的名额被占尽了,也就都不愿多等,大半的人都将腹中诗句写到了宣纸上,交给了宫女。
这次诗稿竟然有百余张,那几个大宫女翻阅了一遍后却是依旧只挑出了十余张都递送给了大长公主。这下此次交了诗稿的人可是懊恼极了,早知道她们也第一轮交上去好了!这一轮也仍是只有四篇入选诗集。
待到第三轮收诗稿的时候,那大宫女言明了这是最后一次收稿子,下一轮便是新的题目了,如若这轮也没有稿子上交的那就视为主动放弃此轮了。
昭昭闻言轻轻松了一口气,竟然还能主动放弃?那敢情好啊,反正她不善诗词,不作诗还能够保持神秘感,不给大长公主留下什么坏印象。再说了,她的目标是成为大长公主的刀剑,借助大长公主的权势为外祖父一家报仇雪恨,而不是成为大长公主跟前吟诗作对的弄臣。
这一轮里几乎所有没有递交过诗稿的人都交了,依旧是只有四篇入选集子里。
眼下那些伶人们正在浅唱低吟着那几首诗词,就当昭昭以为自己蒙混过一关时,忽听有人提议说想要看看诸路头名的女学生们所作诗词,席上附和者如云。那大宫女向公主请示后便同意了众闺秀的请求,名底下的小宫女们去把那些诗稿们挑选出来。
大祈共二十三路,应有二十三位头名之人,但现在却只找出了二十二张诗稿,竟是有一个头名之人没有写诗!
昭昭一时头大如斗。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第二十四章
/script昭昭为何不擅长作诗呢?那是因为她爹爹也不擅长,追根溯源那就要扯到她祖母身上去了。
祖母是昭昭两辈子里见过的最美的女人。
不论时间过去了多久,昭昭总是记得她五岁暮春时节的那一个傍晚。四五岁的小娃娃正是初初有了记忆的时候,她记得那时自己坐在院子里的梨树下吃福爷爷做的糕点。彼时钟婶还是一个年轻的小媳妇,茯苓是个六岁的小皮猴儿,昭昭自己也还是一只白白胖胖的粉团子。
她坐在梨花树下的长椅上来回晃动着两条肥肥的小短腿,只稍一张嘴,钟婶就将细细掰碎了的糕点喂进她的小嘴里。
头顶上一树树梨花开得极好,仿佛是白雪压枝,又好似澹月倾云。有风吹过,梨花纷纷如雪落。昭昭觉得有趣,跳下了椅子伸着两只胖爪子要去接那花瓣儿。
钟婶见她自顾自地玩得开心,连糕点也顾不上吃了,不由得一面追着她跑一面无奈道:“小小姐,把这一块糕点吃完吧,今日你都没怎么吃呢……”
小昭昭却不欲再吃了,侧着小脑袋躲开钟婶的手,迈着短腿往前方去。她接了好久却怎么也接不住天上的梨花雨,瘪着小嘴就快哭了。
这时却听耳边传来絮絮的轻哄声,然后在那片梨花雨中,她见到了祖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