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看书

第一三三一章 反目(二合一)(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追看书】地址:zhuikanshu.com

王绪对司马遵的反应一点也不意外。同为司马氏皇族,对这样的事自然极为敏感。当年,司马遵的父亲便是因为被污蔑为有谋反篡位之意而被贬为庶人,最后郁郁而终。这件事是司马遵心中永远的阴影。大晋皇帝之位其实谁都能觊觎的。

司马道子上位之后,他的野心人所共知。但是,没有人会认为他敢于强行夺位。就算他扶持个傻子当皇帝,也要做好这表面文章。阻力自然不仅仅是朝野豪阀大族,也来自于司马皇室宗族之中。

像司马遵这样一类身份之人,在司马曜死后由司马德宗即位这件事上自然没有任何的异议。那是父死子替,天经地义。但若是司马道子即位,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必会招致宗室皇族的一致反对。

司马遵等人的底线其实便是司马道子不篡位,哪怕怕赐予九锡之礼,哪怕司马道子大权独揽,那也可以接受。但如果他篡夺司马德宗之位,则是破了这道底线。大晋南渡至今,还没有司马氏内部篡夺皇位的。

当年司马睿南渡延续大晋国祚之后,曾亲口在宗室之中立下了这个规矩。司马氏皇族内部,决不允许有觊觎大位篡夺皇帝之位的事情发生。司马道子若这么做了,便是破了这个界限,坏了元帝的祖训。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有些事是不能破了先例的,否则会遗害后世。

正因如此,司马遵听到这样的消息才会震惊不已。

而令司马遵感到愤怒的是,这件事若非王绪说出来,自己居然一无所知。司马道子甚至都没有跟自己这些人透口风,征询意见。那便是说,在司马道子的心中,根本没有必要征询宗室成员的意见。

自己为守住京城保卫大晋社稷拼死拼活的时候,司马道子居然在谋划篡位之事。什么禅让皇位给他,无非便是司马道子逼着司马德宗做出禅让的行为,其实便是篡夺而已。

司马遵此刻的反应,正是王绪所希望看到的。

“武陵王,我不知你如何看待此事。但我可以斗胆说说我的看法,不过,仅限于你我之间的谈话,出了这间屋子,这些话便都随风而去,我是一个字都不会承认的。”王绪缓缓道。

司马遵皱着眉头,面色阴沉。

“其实,在我看来,王爷受禅让登基为帝,倒也不是不成。只不过,眼下的时机是颇为不合时宜的。如今的局面之下,王爷这么做恐怕会令人心不稳,让局面变得复杂,引发许多不必要的骚动,不利于击败桓玄叛军。哎,但这毕竟是宗室内部之事,我等没有指谪的权利。那日我曾劝阻王爷不可如此,可是王爷并不愿意听从,我也只得遵命行事。我不知道武陵王和皇族宗室会有何种看法,但我想,如果武陵王去劝劝相王,暂缓此事的话,或许相王会听。毕竟武陵王如今受相王倚重,领军拒敌,劳苦功高,相王定会听从武陵王的劝告。”

王绪一边说,一边观察武陵王的神色,试探司马遵的反应。他并不希望司马遵识破自己的意图。

司马遵依旧眉头紧皱,后槽牙咬的紧紧的,腮帮子的肌肉抽动着,显然他颇为愤怒。

“武陵王,我当然知道,眼下所有的粮草物资,全部的人力物力都要放在守城这件事上。可是相王的话,我也不敢违背。倘若武陵王能够劝阻相王暂停此事,我便可全力为武陵王解决守城遇到的这些问题。为登基大典准备的物资人力便可调配在守城之事上,全力拒敌。这样,岂不两全其美?”王绪沉声道。

司马遵赫然站起身来,一言不发往外便走。

王绪忙道:“武陵王,你要去哪里?你还没给我回答呢。”

司马遵气呼呼的道:“我还能去哪里?我去见相王,问清楚此事。他怎么能这么做?他怎么敢这么做?我必要问个明白。”

王绪忙道:“武陵王,你好好的说话,切莫惹怒相王。相王要登基,你可干万莫要反对。为了大局着想,你只需规劝他延迟便可。可切莫闹僵了啊。”

司马遵冷笑道:“别的事倒也罢了,这件事,可不能容他随意乱来。王大人,我自有主张,你不必教我怎么做。”

王绪叹息道:“我不是教王爷怎么做,我是希望能够和气解决此事。哎,相王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我只不希望此事闹的将相不和,坏了守城大事。”

司马遵并不答话,头也不回的阔步而去。

王绪看着他离去的身影,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来。好戏就要开场了,司马遵必要去向司马道子发难了。司马道子的逆鳞便是他的帝王之梦,谁要是阻拦他这一点,司马道子会毫不犹豫的铲除他。

不久前,因为九锡之事,司马道子恼怒王绪办事不力。王绪跟他说,这件事即便要为之,也要先私下里征求主要人员的意见,免得搞得不可收拾。特别是司马遵,他现在守城得力,必须要知道他的态度,这样才万无一失。司马道子同意了自己的建议,让王绪来探听司马遵的口风。

今日王绪所做的,其实便是更进了一步而已。事实上,司马德宗并没有同意禅让,司马道子还没有行动。所谓的登基大典的事情也根本没有准备。但王绪知道,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激起司马遵的愤怒,让他去见司马道子。可惜自己不能跟着去,否则必是一个难忘的场面。

当然,就这件事而言,还不足以让司马道子杀了司马遵。还需要一些添油加醋的东西。等司马遵见了司马道子之后,自己需要煽风点火,进一步的激发矛盾,司马道子盛怒之下必会动手。他本就是会被情绪所左右的人。

王绪缓步回到了后进居处,在窗前坐了下来,将腿搭在小几之上。阳光灿烂,窗前的金粉月季在风中摇弋。王绪长吁一口气,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

琅琊王府之中,歌舞升平,丝竹悦耳。

司马道子端着酒杯斜倚在春塌上,眼前厚厚的地毯铺满了整个大厅,十几名歌舞伎载歌载舞正在卖力的表演。女扮男装的乐师们身子俯仰起伏,演奏着悦耳动听的曲子。

司马道子已经半醉,他本就嗜酒,近来心理压力大,几乎没有一餐不饮酒的,每天都在醉意熏熏的状态之中。酒能够让他放松,能给予他勇气,能让他感到自己无比的强大,可以压制心头不时泛起的恐惧。

城外大军压城,没有人不会感到局势的严峻和可怕。即便司马遵表现出色,守城有方,击退了对方多次的攻城。但只要对方一日不退,压力便依旧巨大。

而且,这压力不止来自于敌人,也来自于内部的局面。在经过强力的压制手段,强行的清洗和威胁之下,整个京城的局势看起来在掌控之中。但在这平静的外表之下,司马道子能感觉到那些人眼神深处的躁动和不满。

司马道子可不是傻子,他完全能感受到这一点。

司马道子知道,除非自己能够解决危机,和之前数次一样渡过这场危机,否则,事情会越来越难以掌控。

而在这种时候,司马道子能想到的办法只有一个,完成他梦想的最后一步,坐上那大晋至高无上的宝座。

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更是不合时宜的举措。但在司马道子思考的逻辑里是极为通畅的。且不说成为大晋皇帝本就是他一开始便要达到的目标,放在如今的局势下,这或许是消除压力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原因很简单。桓玄打着清君侧,铲除自己的旗号起兵,在名义上并非反大晋朝廷,而只是冲着自己而来。那么,如果自己成了大晋皇帝,那么桓玄的起兵便是师出无名了。到那时,天下人都会明白,桓玄的目的是造反,而不是他高举的讨伐旗帜上所写那般正义。

在内部而言,司马道子认为,之所以有些人还是心怀异心。其实便是因为自己是相王身份,真正的皇帝另有其人。他们会认为自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对自己也不可能死心塌地。

但如果自己座上了那个宝座,成为了大晋皇帝的话,他们便会意识到自己才是大晋之主,一些抱怨和不满随着身份的转换便会得到消解。

权力再大的臣子也是臣子,是和他们平起平坐的臣子。一旦成为了皇帝,则有高下之分。服从皇帝之命便成了每一个臣子内心中天经地义的想法,便会消解掉一些不必要的抱怨。

更别说,得到皇帝之位本就是他朝思暮想的事情。

这二者一结合,在司马道子被酒色侵蚀的大脑里变成了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不得不说,奇葩的年代之所以奇葩,便是因为有这么多奇葩的人所创造的。癫狂怪异的想法大行其道,后世看来极为荒诞不羁的逻辑和行事,在这个时代却有着奇怪的自洽。令人叹为观止。

司马道子觉得,如何名正言顺的得到大晋皇帝的宝座,或许是破局的关键一招。所以,他才在这种局势之下,积极的开始谋求登上皇帝宝座之事。

之前王绪不懂风情,上奏给他加九锡,让司马道子很恼火。这种时候自己要什么九锡?自己要的是皇帝之位。这个家伙聪明起来很聪明,糊涂起来也太糊涂。

好在王绪很快明白了过来,他提出了让陛下禅让帝位的想法。此举正合司马道子心意。禅让真是个好东西,让司马德宗主动的让出皇位,便不会搞得太难看。特别是在眼下这种时候。

让司马德宗禅让并不难,司马道子有一万种办法让这个傻侄儿让出皇位。但问题是,如何让其他人认可此事,特别是其他的司马氏宗族之人同意此事。毕竟此事有违元帝祖训,有篡夺之嫌。如果没有桓玄的反叛,司马道子并不在乎这些,他有极大的权力在手,此事易如反掌。但现在,他不得不考虑这些,不得不考虑内部的稳定,宗族的任何。他不信任任何豪阀大族势力,他能够信任的便是司马氏宗室之人。比如当初的司马尚之兄弟,比如如今的司马遵。司马道子认为,司马氏宗族是真心维护大晋的唯一群体,他们绝不希望大晋国祚灭亡,因为他们不像豪阀大族一样有退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金玉满唐我在三国逆转乾坤带着美女闯三国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臭县令朕怀孕了我在异世界召唤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乱世种田日常最狂上门女婿大唐小说家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我家娘子太体贴朕,剩者为王倒拔三国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谍战风云录:大宋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清末土司王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朕,乃万岁!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玄天宗修行记事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明末:边军不退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大明风流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继兄不善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