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池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追看书zhuikansh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做什么的啊?”
连翘控制不住好奇,其实她老早就想问了,不仅是他无意中的提示,而是她很难想象一个清冷矜贵,举手投足优雅大方,一看就是有钱人的人,能在村里一住就是好几个月,而且每天生活重复且枯燥,不是在房间,就是跑步,散步,简直比村里老人的生活还规律。
她看过不少小说和韩剧,这样的人设不是落魄公子就是通/缉/犯,反正最后都会被带走。她偷偷瞅了眼陆瑛,心说这长相倒也挺符合这种人设的。
她琢磨着,下意识又瞥了眼陆瑛,不禁浮想联翩,这张脸,要一直这么温柔该多好啊。
陆瑛却警惕地凝了她一眼,语气淡淡道:“怎么?”
连翘察觉到他的警觉的语气,以为他十分介意,干笑两声,说:“也没怎么,就是随便聊聊嘛。”
她自觉这个问题打破了方才还不错的氛围,便说:“我们快走吧,你穿的少,夜风吹不得。”说着踩着小碎步就往前跑,边跑边想,该不会真被她猜中了吧?
“没你想的那么恐怖。”陆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连翘脚下一顿,回头笑了下,讪讪道:“我没想的恐怖。”
“那你跑什么?”
连翘:……
怕也是不自觉的嘛。
那天晚上,连翘和陆瑛都睡的很好。两人都做了一个梦,一个梦到自己的康养小村庄变大山庄,村里人生活越来越好;一个梦到自己做了某人的创业辅导导师,乐此不疲。
作者有话说:
收藏、评论发红包哦?
第30章
很快,连家村的康养小村庄迎来了第一批客人,是一个刚退休的五人老姐妹团。
有人入住的消息,几天前就在村里传开了。当天早上十点,连翘、连家两老、村支书、吴婧、郑远,梁泽,还有负责这次接待的郑二妈和她的小孙子,一群人候在村口,翘首以盼,个个脸上挂着激动又期待的笑容。
昨天晚上这群人就在一起商量今天要怎么接待,村支书最朴实,提议搞个花鼓队,最好还拉个横幅,上面就写“来了就是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让人来的放心,住的安心。结果被大家“切”的一声否掉了,然后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简简单单,清清爽爽的队伍。
陆瑛也好奇,跟着出来看热闹,他懒懒地靠在村口的大树上,远远看着那群人。他早就忘了创业时那种一步一个脚印,收获细微果实时的心情是什么感觉了,眼前这群人像唤醒了他的记忆。
多年来,他看市场调研报告、看数据、读各种最新的科研报告,去实地调查,像这样看着别人创业,还是第一次。眼前这群人他们不懂商业逻辑,生活半径都不跨不出村子,却有着最朴实无华的追求,他们能为一丁点小事争吵,也能高兴,陆瑛忽然觉得这样的草台班子也挺有意思。
郑二妈前几天就开始紧张了,天天不是往连翘家里跑,就是在家打扫卫生,把家里擦的铮亮铮亮的,玻璃都给她擦的不带一丝痕迹,然后就是琢磨连翘教的服务手册,反复学着服务用语,随着时间越来越近,紧张感成倍增长,这会身子在微微发抖,脸都笑的僵硬了。
“翘翘啊,会不会不来了啊?”郑二妈昨天在家里练习笑露八颗牙,现在嘴角都麻了。
“不会,已经在路上了,马上就到。”连翘转身看见郑二妈紧张的整个人都在抖,宽慰道:“您就当家里来个亲戚,没什么的。”
“是啊,就当多几个人陪您,您还和平时一样。”郑远也跟着放松她的神经。
可郑二妈还是紧张。真要是随便什么人住她家,那真没什么。现在她是连家村康养村庄的第一户接待家庭,要是没服务好,那可掉的大。这种想做好,又担心自己做不好的两种状态交织着,让她紧张不堪。
而且她也不能拒绝,毕竟有多的收入来源啊,还不少呢。
郑二妈看着他们一脸轻松,只好笑了下,嘴巴嗫嚅着,像说着不紧张不紧张,却没有发出声。
连家村的首团放在郑二妈家,连翘是考虑过的。
连翘第一批试点改造了五家小院,郑二妈的小院最大不说,而且她的年龄在这几家中也是最年轻的,还不到六十岁。连翘想把郑二妈做成个样板,其他人看着就知道如何服务。
毕竟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不可能坐下来学习。
“二妈您放心,碰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找我,我一直在的。”连翘见郑二妈笑的一脸尴尬,给她吃定心丸。
话刚落,不远处一辆小面包车缓缓驶来,连翘没空再照顾郑二妈了,望了眼车牌,对上手里的信息,立马拍拍手,指着前方的面包车,大声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