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看书

形意拳的整劲怎么练(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追看书】地址:zhuikanshu.com

首先,从意识上要解决一个短打观念问题。

结合打劈拳的实例来说,见一位博友讲:劈拳不能打成推拳。

我赞成他的意见。这里不是说推的动作对不对,而是分析为什么许多人把劈拳练成了“推拳”。

形意拳是短拳,但一些人把它当作放长击远的拳法来练,尤其注重一拳一脚的招式,喜欢把手臂伸长去击打对方,不善于把周身的动作综合起来运作。

什麽是劈拳?劈拳其形似斧。斧在哪里,斧不在手上,或者说手不是斧,整个身体才是斧。

而斧子的刃部是从肘尖到手指尖,而不仅仅是手掌。

所以打劈拳不能只注意手的动作,要使整个身体形成劈砸出去的动能,作用到斧子刃上。

具体讲,劈拳的动作,从“消息全凭后腿蹬”,再借助自身躯干的束展、弹抖,在与对手身体接触形成摩擦力的一刹那,一沉一浮,一激一荡。

整个身体既有向前的冲撞劲,又像钢锉、钩杆把对方拔根(俗称翻浪劲)。

再加上腿脚的趟、踩、挂、绊等不同招法,使自身像一个充满动能的铁球,哪里都碰不得。

此时,肘尖到手掌这个斧子刃成为全身的锋芒,以劈斫动作,干净利落的砍上一斧,才有劈拳的整劲。

否则,只凭一只手臂,难有这种力度。

举一反三,崩拳、钻拳、炮拳、横拳都能通过集中全身的能量,形成不同的“形”。

形意拳讲究“一动而无不动”,其中就含有这个道理。

其次,在形体上要解决好动作协调的问题。

懂得了使用整体力量的道理,还要讲究协调。

做到手到身到,身到脚到,不能锣齐鼓不齐。还以劈拳为例。

用劈拳技击,体现在动作的哪个情节?

应是后腿蹬地达到最大力度,身体急速向前冲撞,而趟出的另一只脚尚未落地之时。

对照这个最佳打击动作姿势,往往有的人手劈出去了,身体动作滞后,也有的两脚都落稳了,手还在那里发力,甚至手臂做出抖动的样子,则谬矣。

形意拳静如处子,动若脱兔,走起来整齐划一、干净利落。需注意这个特点。

第三,在状态上要松弛轻灵。形意拳有句着名的拳谚叫“遇敌好似火烧身”,对这句话有多种解读。

我倒觉得也可理解为一种应急反应状态。

日常,不留神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烫了一下(如不小心别人的香烟头烫了自己胳膊),什么感觉?

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身体做出的应急反应速度难以置信,是常态下难以模仿的。

这个实例提示人们,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人有一种快速调动身体内部思维、神经、肌肉、骨骼联动的机能。

相反,精神紧张,往往手足无措,甚至失去反应功能。

打拳就需要这种状态。身体一接触,激灵一下,惊炸劲就出来了。

不仅精神不能紧张,肢体也不能紧张。

有的老师总是要求学生练拳时把拳攥得紧紧的,掌挺得硬硬的。

殊不知拳一攥紧,掌一挺劲手臂就僵了,出手速度想快也快不了。

“前手如捻线,后手如抚琴”,在接触对手身体时即紧,脱离了即松,是短拳手部放松训练的绝妙之法。

脚也如此,形意拳的脚心涵空,五指抓地,并非一种常态。

脚的摆调不仅要求放松,脚拇指还须轻轻一翘才灵便。

蹬后腿时膝盖不能紧张,要向下松沉,像运动员起跑一样,才能把后蹬力传向前面。

否则力量就会向上传导,被身体重量消耗掉不少,进身就慢了。

习武,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一语出自《老子》。它的原意是说最灵巧的,看来却像十分笨拙一样。

武术行家们借用这句话,用来说明真正高明的拳式并不一定繁复华丽,而是看来比较简单朴拙。

美观者未必实用,实用者多不美观,这是中国武术的一个规律。

同样地,灵巧者未必胜过质朴,质朴者多能胜过灵巧。

武林中人常常瞧不起那些花拳绣腿,就是因为花拳绣腿之类尽管好看,尽管灵巧,但却缺乏实战价值,不过是“满片花草”而已。

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又由繁而简的历史过程。

太极、形意等内家拳的出现,就是由繁而简的重要标志。

太极拳和形意拳都没有太多套路,拳式动作都比较简朴,极少出现大幅度的跳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幽梦的奴隶百合日记神级明星系统神仙农场歌唱者也华尔街门诊部重生摇滚之王黑金帝国重生之无节操系统韩娱之我的会长大人我在异界有座庙韩城谍影文娱行者首尔星光宠物贩子的奋斗我的能力很变态娱乐之王心灵黑客韩娱之通娱眼随身带着俩亩地手机制造商文青是不是种病文娱之星茶道传承系统编造武侠秘籍吸金大富豪文学大宗师异变之初环保使者神级紫荆花牧场重生之财富天下逆袭黄金时代文艺界奇葩黑拳医生脑部动漫制造机昔阳面馆卡牌大明星放开我女儿重生之清爽人生墨骗之天厌环保大师